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人格差异与疫情防控

更新时间:2020-2-3 10:19:26


   既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即使是面对同样的事件,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都不相同,那么,当大家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及实时更新数据变化时,心理上有什么样的变化,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建议呢?





tu1.png 

   这一类人,对生活有比较强烈的控制欲望,当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遇到“新型冠状病毒”,看到地图上的红色区域在慢慢扩张时,容易产生恐慌、愤怒,不能有效管控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是:

认识——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认真思考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情绪——重新评估生活中遇到的事件,避免因为小事或碎片化的信息而出现极端化情绪。

行为——做好自己能做的事,降低对自己不熟悉、不能做的事的控制感。

如果你面对的是:

认识——正确认识和理解对方可能出现的激动情绪和行为,判断可能的诱发因素。

情绪——设身处地,换个角度体验对方的情绪,避免激化情绪,甚至产生冲突。

行为——帮助转移注意力,引导对方做他能做的事,避免出现诱发不良行为和情绪的因素。





tu2.png

   这一类人,比较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自己的内心体验,当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随着接触的信息逐渐增多,抑郁、焦虑、悲观等情绪,以及回避性行为会随之增加。

如果你是:

认识——尝试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认识和理解接触到的信息,避免绝对化思维。

情绪——尝试用辩论的方式,重新审视导致悲观、焦虑的情绪线索,用积极认知引导积极情绪。

行为——积极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处理好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避免不知所措和消极退缩。

如果你面对的是:

认识——理解对方所关注的信息或线索,分析可能产生消极结果的推论逻辑。

情绪——设身处地,理解对方情绪,并通过积极信息引导,促进积极情绪转化。

行为——提供更充分、更全面、更客观的信息,特别是引导对方关注积极线索,帮助解决现实问题。



t3.png

   这一类人,对生活的态度比较平和,对外在环境信息,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危险认识不充分,防控的主动性不够,防范不充分、不及时,甚至对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随遇而安。

如果你是:

认识——学习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知识,了解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方法。

情绪——尝试理解医护人员、确诊病例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以及防控防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行为——检视自己及家人的防范措施,了解所在社区公共卫生的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范。

如果你面对的是:

认识——了解对方对“新型冠状病毒” 危害及传播的认识,以及目前采取的防范措施,可能存在的疏漏等。

情绪——从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生活的消极影响,以及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的紧迫性出发,引导对疫情的关注。

行为——提供必要的防护资源,帮助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引导学习基本的防护方法和技巧。



tu4.png

   这一类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好奇,对 “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容易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对潜在危险和长期影响的关注不够。

如果你是:

认识——相信科学、相信权威,信息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深刻性,学习运用系统性的思维理解现象-危害-原因-行为等。

情绪——避免情绪化,避免因为碎片化的信息而产生盲目悲观或盲目乐观的情绪。

行为——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检视自己对疫情的防控措施是否完善,避免传播不可靠信息。

如果你面对的是:

认识——引导对方关注科学、权威的信息,系统理解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必要的防控措施。

情绪——针对对方可能产生的乐观或悲观情绪,采取对抗辩论的方法,引导合理情绪。

行为——帮助建立必要的、完备的防控措施,引导对方关注自己及家人当下的生活,提供科学、权威的信息来源。


 


   以上,是从人格差异的角度,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大家“理解你我他”,而疫情的“防范靠大家”,祝愿大家身体安康,春节快乐!



视频资源,请查看: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官方公众号:nwnu心灵 https://mp.weixin.qq.com/s/DNnbbYNuq0IfRqlIUff2Fg

返回列表

Copyright@2011-2024 甘肃省心理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1547号-1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特教楼601室 电话:0931-7971306 本站由甘肃百纳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1350号

您的网站没有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