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疫情防控时期 我们应当如何直面焦虑

更新时间:2020-2-2 15:42:40


疫情防控时期

我们应当如何直面焦虑


李  旭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近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让我们本应祥和、热闹的新春佳节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随着国家打响了抗击病毒的阻击战,广大民众响应国家号召,减少外出、聚会,疫情蔓延的势头开始出现减缓的迹象,但是同时一种焦虑的情绪却悄然在人群中滋生开来,特别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有关疫情难辨真假的报道,如有网报竟称“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存在尸体无人处理的情况”,这种不实报道更加重了人们焦虑情绪的程度,给进一步的疫情防治工作增加了困难。由此,如何帮助民众缓解焦虑情绪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焦虑在心理学上是指“过度担心,紧张不安”。现有研究认为焦虑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想象中的危险,它并不依赖于外界具体的事物或情境,即使这个危险并不在眼前,发生的可能性并不高。当焦虑情绪产生时会出现消极自我对话,即总是想如果发生不好的事情该怎么办,进而会出现灾难化思维。灾难化思维会使得我们过高估计消极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过低估计自己应对消极后果的能力。例如,当人们通过朋友圈、微博、公众号等媒体获得某些关于疫情的资讯后,自觉或不自觉将自身带入到报道所处情景,去过分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或家人的身上,从而感到一定程度地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此外,焦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对某种刺激信息的过度敏感。也就是将引起焦虑的原因过度泛化到其他与之有关的对象中去。例如,现在社会上存在某种声音将人们对病毒的恐惧过度引申为对武汉人的恐惧。

综合以上焦虑的特征,面对当前由于疫情引发的焦虑时,以下几种实用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情绪。

第一,我们要明白恐惧焦虑总会过去,没有任何焦虑状态会永远存在。人体会在5-10分钟内将多余的肾上腺素代谢掉,因此最糟糕的惊恐体验通常也不会超过5-10分钟。不管你在心中构建的危险是什么,迟早都会消失不见,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力会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不会一直关注产生焦虑的事物,即心理学中的“知”。

第二,学会“冥想”。从醒来到入睡,大脑都在不停地忙着思考。焦虑会加快思考的速度,让人感觉思绪飞转,脑海中不停涌现各种想法。所以可以通过“冥想”的方法放松精神。冥想可以让我们完全静下来,抛开与过去和未来相关的各种想法,专注于此时此地,即心理学中的“情”。

第三,在得到合理证据和证明之前不要下任何结论。将注意力从忧虑旋涡中抽离出来,需要改变关注的焦点,从关注思想活动变为关注现实。心理学家指出,个体如果太过清闲,就会产生厌倦感或者过于关注自我。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绝大多数民众已经居家多日,因此会出现“疑病”(怀疑自己患了“肺炎”,多次到医院就诊,要求医生尽快给予确诊和治疗)还可能出现一系列“躯体化”症状(反复测量体温等)。这个时候,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不想忧心事”的方法,比如找人聊聊(打电话,线上聊天)、体验令人愉悦的事(在家烹饪佳肴、洗个热水澡)、利用视觉转移(看电视、阅读书籍、打电动游戏、观赏家中景观植物及花鸟鱼)、沉浸在一件积极的事情中(试试制作手工艺品、弹奏乐器、绘画)、复诵肯定语(例如“我是健康的,放松的,无忧无虑的”),即心理学中的“意”。

最后,我们始终要相信党和政府的力量,十九大报告第八部分第七点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可能保持一种“理性平和”的心态,顺其自然,静待事态发展。







作者简介

李旭,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现任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主要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以团体心理辅导、情绪调节、压力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曾参加北京大学“首届危机干预国际论坛”,并获得“甘肃省心理学会2018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杨楠 李禹诺

审核:王雪岩






返回列表

Copyright@2011-2024 甘肃省心理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1547号-1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特教楼601室 电话:0931-7971306 本站由甘肃百纳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1350号

您的网站没有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