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2-17 11:29:42
春节期间,新型肺炎来势汹汹,由于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几乎人人都保持高度关注。这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病毒,不仅使武汉成为了肺炎的重灾区,而且在全国无情的蔓延。肺炎疫情变得严重,这段时间究竟考验了什么?
对社会行动力的考验
面对“肺炎”的肆虐,红十字会动员社会资助力量,为肺炎疫情严重地区解决食品医药物资;武汉外卖小哥专为武汉协和医院送餐;白衣天使前赴后继地奔赴武汉前线;火山神医院仅用8天建成;科技工作者通宵达旦地攻克难关;新闻工作者在一线为我们报道疫情......这些都是肺炎疫情对我们社会动力的考验。
人们为何会积极支援武汉,其背后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即任何自发性地帮助他人或者有意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其中助人行为的涵盖范围要大于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而助人行为指一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
对地方行动力的考验
继武汉肺炎之后,黄冈成为第二大肺炎高发区,湖北各地区肺炎疫情也变得愈加严重,这也是对各地方的考验。其中武汉、黄冈等各地区相继采取集中收治、集中隔离和限制出进这种非常手段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意在保证他人安全;为保证大家在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各地区开通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向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服务。
对个人行动力的考验
近日,为了协助疫情的控制和考虑学生们的健康,多所学校都发出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学生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不得提前返校,在家做好自我隔离,做好预防工作。一些学校的学生无视通告提前返校,受到学校处分;一些学校在得知学生返校后也有不上报的。其中,有些人与患者接触后不上报或者隐瞒自身病情导致数千人被隔离的,还有一些老人出门不戴口罩等等。这些不仅是不对自己负责,更是不对公众负责。这种心存侥幸和害人害己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侥幸心理是人的一种本能意识,这种心理反映在人们的各种思维活动中,通常情况下,侥幸心理只是一种潜意识,足以支配人的行为活动,但当一个人的自控能力不强,这种意识就会引发人的冲动性行为。
对个人心理承受力的考验
在这场肺炎疫情的风暴中,不仅仅是对患者的考验,也是对医护人员的考验,也是对我们整个社会的考验。在这种考验的压力和焦虑下,应该如何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呢?
如果是奋战一线抗击肺炎的医护人员,长期高压力的工作,使他们的身心处长期于疲惫状态,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如果工作不顺利,可能会出现无力感、自责的情绪。同时对于都在关心疫情的人也面临的同样的问题,因此所有人更需要压力的缓解,得到关注。因此,大家可以尝试:1、自我放松减压:当感到压力大或者情绪失控时,可采用呼吸法或者肌肉放松训练让自己放松减压;2、可以求助心理咨询热线,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倾诉;3、与家人、朋友沟通,虽然肺炎疫情不能让你和家人朋友相聚,但是你可以通过微信或者电话,向他们倾诉自己的情感,与家人朋友的交流互动,会缓解紧张的心情;4、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我们众志成城,必然会取得胜利。
如果是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由于武汉疫情发展迅猛,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使人产生悲观和紧张情绪。所以在特殊时期,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工作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大家:1、合理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记录自己的感受或者在空旷的地方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2、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或者向家人、同事、朋友倾诉,获得心理支持;3、好好休息,认真吃饭。有时间就好好睡觉,必要的睡眠会缓解压力,保证身体的正常需求,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是每一个身在疫区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关注肺炎疫情,看到确诊和疑似病例的不断增加,担心自己会不会感染,担心自己家人会不会感染,担心肺炎患者会不会治愈。这样的压力下会让他们产生过度紧张、焦虑和恐慌。建议大家:1、尽可能待在家里,少出门,少聚会,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2、通过国家的权威平台获知疫情消息,了解疫情的相关情况,掌握基本的肺炎科普知识,并且不信谣言,不乱传播谣言;3、转移对肺炎疫情的过度关注,避免对信息量的过载,减少紧张情绪;4、可以做做家务,学学厨艺,听听音乐,看看书籍,做做运动,和家人朋友聊聊天,缓解焦虑情绪;5、必要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如深呼吸法、冥想技术等等。
如果是一位患者,当他们从知道自己是疑似病例再到是患者的过程中,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病情,担心自己会不会更严重,会不会治愈,担心自己有没有感染到家人和朋友,甚至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心里总希望能听到一些关于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之类的好消息。在这种压力下,他们更多的是高度的紧张、焦虑、害怕、恐慌和自卑等消极情绪。建议大家:1、不要过于紧张或者恐慌,保持冷静,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2、带好口罩,避免交叉传染,遵从医嘱,配合治疗;3、接受自己的病情,不要因为自己被确诊为肺炎而产生自责或者自卑感,保持信心,相信自己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战胜肺炎。
如果是附近有感染人员的人,他们会担心自己有没有被感染,担心还有没有其他感染人员没有别发现,担心感染人员逗留的地方是否会传染给自己,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建议大家:1、保持冷静,仔细回忆是否与感染人员有过接触,如果有,可以去附近医院进行隔离、观察;2、接纳自己的适度焦虑等负面情绪,在面对重大突然危机事件时,我们有紧张或者焦虑是合理的,但我们不能否认或排斥它,应该接纳、识别资金的情绪;3、保持积极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4、从国家权威平台获取肺炎疫情,理智的看待疫情消息。
总之,肺炎疫情是对大家的考验,我们需要接受这样的考验,为自己和他人筑起坚强的心理后盾,共度难关!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杨玲,甘肃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华:甘肃省心理学会学生会员,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生。
汪志君:甘肃省心理学会学生会员,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硕士生。
上一篇:做一名“听话”的心理援助工作者
下一篇:共同抗疫,在家“动”起来
Copyright@2011-2024 甘肃省心理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1547号-1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特教楼601室 电话:0931-7971306 本站由甘肃百纳网络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