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学在家中,如何有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更新时间:2020-4-30 13:36:08

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被WHO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情境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取得显著成效,大多数病人成功治愈出院,且多个省份已连续多日未出现新增病例。但疫情还未结束,不能放松警惕。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路程往往是最艰难的,所以,仍需要大家在此关键时期继续防控疫情,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到关键阶段,各地学校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也就应用而生。学校老师充分利用各大网络平台,变身为“网络主播”各显神通,毫无懈怠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们得以学在家中,足不出户地收获新知识。但是,学在家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生理、心理和行为等各方面的问题,不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及与家人的和谐相处。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形成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image.png


什么是自我心理调适?它又有什么功能呢?

自我心理调适是个体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以维持心理平衡和良好有效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心理、行为过程。它具有预防、恢复与激发潜能、推动自我完善的功能。

我们已经了解了自我心理调适的含义与功能,它有利于促进个体健康发展。在生活中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必须首先弄清楚存在的困扰,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促进个人健康发展。那么,学在家中具体导致了什么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生理方面:

受形势所迫,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已开始网络授课,这使得师生们即使相隔甚远,也可以传授与获取知识,实现了学在家中。相对于传统的在校学习,网课虽然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对学生也造成了生理上的不适,长时间的盯着电脑、手机屏幕,容易造成眼睛疲劳。此外,长时间的久坐,也会导致肌肉酸痛,并且对颈椎、腰椎造成伤害。


image.png


2. 心理方面:

        不同的社会情境会启动不同的情绪或心理感受。学校与家里的学习环境存在显著差别,家里的学习环境相比于学校要更轻松、闲适,这便使我们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差,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容易产生焦虑、自责心理。此外,由于网络环境差、网课所需软件多,学习时出现掉线、卡顿等情况,易导致出现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


image.pngimage.png


3.行为方面:

        网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打破了学习与生活的界限。网课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作息时间,有时候我们凌晨收到第二天早课的预习课件,不得不打开进行学习,导致熬夜晚睡。同时,网课也可能导致一些人更懒散、拖延,仅在上课的前几分钟才匆匆打开手机或电脑来参与课堂,躺着来听课,不久又进入睡眠状态,就这样躺着上完了课。此外,家里的环境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噪音,影响到我们的学习环境,使我们产生愤怒、烦躁情绪,可能导致与家人发生争吵等冲突行为,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image.png


不论是生理、心理还是行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以及与亲人之间的相处,因而个体很有必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对此,我将提出以下建议:

1. 创设“心理环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家要开始学习时,努力创设适合自己学习状态的“心理环境”,比如:找一个家里相对安静、适合学习的地方,排除眼前可能会干扰自己学习的各种食品、物品,并在内心告诫自己“努力学习是学生的本分”,从而启动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准备,告诉我们的大脑“我要开始学习了!”,使我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image.png


2. 严于律己,合理安排生活与学习时间

   学在家中对于自律有较高的要求,因而要严于律己。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表,适当安排学习时间与合理的休息时间,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时排除一切杂念、干扰因素,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休息时,可以进行放松,和家人共享欢乐时光。学习与生活要张弛有度,才可以达到高效率地学习。

3. 合理宣泄情绪,适当放松

对产生的焦虑、愤怒、紧张等消极情绪,要善于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宣泄,比如:可以通过向亲人好友倾诉来进行宣泄,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听音乐等方式,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调节不良情绪。此外,适当的做一些运动,活动活动筋骨,缓解肌肉酸痛、颈椎腰椎疼痛等身体不适。

image.png


4. 积极交流沟通,获得理解与支持

   沟通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方式。要积极与家人交流沟通,告知他们自己的学习与休息时间以及学习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可以与他们沟通学习上的烦恼,获得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吴琼,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生。

导师:周爱保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认知、人格与自我、文化与自我、语言认知、学习心理。


返回列表

Copyright@2011-2024 甘肃省心理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1547号-1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特教楼601室 电话:0931-7971306 本站由甘肃百纳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1350号

您的网站没有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