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非常时期,我们如何阻止谣言?

更新时间:2020-2-21 10:43:50


      2020年农历岁初,举国上下本该是喜迎新春、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光,未曾想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扰乱。一开始先是湖北地区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病例,当大家还不以为意时,疫情很快地就蔓延到了全国各地。全民因疫情被隔离在家、足不出户,在这种非常时期,人们只能每天通过电视和网络知晓新闻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播报。


image.png



      非常时期是指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时期。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在非常时期,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会改变,容易出现恐惧心理。此时,谣言明显增多。谣言作为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对处于非常时期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谣言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轻易相信谣言?在非常时期,我们如何阻止谣言?


什么是谣言


    “谣言”在汉语词典中被释义为没有事实根据却被广泛流传的消息。在法律上“谣言”被定义为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它据有三个本质特征:(1)通过非官方渠道发布;(2)传播速度极快;(3)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从它产生的条件来说,这一事件一定是得到相当多的人的关注和兴趣的,而且大家都缺乏对该事件的相关确切信息。


image.png


谣言的来源


  (1)看似专业且权威的发言。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专家发表一些“专业性”的言论,这些“有条有理”的分析有时候就成了谣言。


  (2)人们私下谈论的话语。当人们无意中听到别人谈论的消息时,总会倾向于将听到的内容当做谈论者的观点传播出去,变成了谣言。


  (3)扰乱人心的事实。一个真实事件突然发生了,但有的人对事实了解的不全面,或者解读时有偏差,未经思考就匆忙传播了出去,这也就成了一则新的谣言。


     当然还有错误而不自知的幻想、误解、人为故意散布的未经证实的信息等,这些都属于谣言。


我们为什么会传播谣言

      首先,谣言一般是个新闻事件,会给人们带来“新鲜出炉”的信息。谣言的传播是个群体性事件。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来分析,传播谣言就是去个性化给广大网友的勇气。个体在群体活动中会丧失个性感,不受正常的社会规范的约束而表现出极端行为。其实谣言就像是一个社交货币,人们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对新的变化处于一种茫然无知的状态,所以也就乐意传播它。


     其次,谣言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人们希望通过与人不断交流来求证真相,客观上却使得谣言不断地传播。加之网民的身份越是隐匿,他们就会越觉得无需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个体单独发言的时候,受到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的控制,会担心自己由于言论不当而遭受谴责,但在群体情境中,他们会产生“法不责众,大家都在说,不只是我一个人在说”这样的心理。


     再次,人们会把谣言当作说服别人的论据。比如家长经常会对小孩子说“吃多蔬菜会长大高个”,以此来说服小孩子多吃蔬菜不要挑食等等。


image.png


      最后,谣言也常常被当作社交话题被广泛传播。当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时,由于各自的事情不便拿出来供大家谈论,那么广泛流传的谣言便被当作话题,此时谣言竟起到了交流感情的作用。 


我们又是为什么会相信谣言

 (1)谣言让我们觉得来源可靠。你的身边是不是总会有些人传出新的信息,还神秘地说是来自内部消息,让人不由得不信。还有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要么就是来自一些大V,转发者众多;要么就是消息有了很高的点赞量,我们也就愿意相信它是真实的。


 (2)谣言看起来无关利害。当一个信息没有明显的利害关系,只是中性地反映一些问题时,我们更愿意相信它是真的。然而,有些谣言对于我们来说无关紧要,但有关他人利害,很可能对当事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如果我们能够产生共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么我们就会知道传播谣言真的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image.png



     (3)谣言存在真实可能性,看起来经得起考验。很多谣言是我们仅凭常识无法辨别真伪的,让我们觉得它更像是真的。有时候谣言还伴随着一些看起来十分合理的证据,使人不得不信。我们潜意识选择了相信它,便会自动地把看到的一切都解释为证据,使其圆满。


       人们在传播谣言时也一样,常常会不自觉地为谣言补充一些证据,让它变得更可信,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添油加醋”的过程。


image.png


      俗语道:“三人成虎”,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为真理。网络谣言采用主题式占领与反复性攻击的方式,短时间内铺天盖地翻涌而来。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很容易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知觉、判断和行为,使之与群体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进而做出从众的选择,“大家都相信了,我也跟着相信吧”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中写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宁愿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我们应该如何阻止谣言,从而降低谣言带给我们的伤害


    (1)认清谣言的角色分工,不要成为谣言的传播推动者。谣言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承担不同的角色。有挑唆者,挑起谣言相关的问题;有引导者,控制舆论导向,引导谣言传播;有普及者,相信谣言并说服他人;更有推进者,积极地推动传谣,让谣言迅速扩大流传。


      如果我们都能了解谣言的机制,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很有可能相信谣言的,也很有可能传播的是谣言”,这时候我们才有可能阻止对谣言的传播。有警醒意识,让自己不成为传播谣言链条上的一分子,是每个人的义务。


      (2)打击传谣行为本身。一则则谣言,让原本就紧张的抗疫斗争变得更严峻,不时地引起人们的恐慌情绪。在这个非常时期,谣言不仅消耗抗疫急需的社会资源,更消耗着人们抗疫的信心。这种恶劣的行为理应受到打击。


     (3)打造辟谣阵地。社会要有专门的组织或部门经常对谣言进行反击,打造长期反谣阵地。通过经常为群众输送抗体,提高人们的辩谣、抗谣水平,让谣言没有生长的土壤。

现在社会信息发达,谣言传播迅猛,辟谣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打造优质节目,吸引更多人参与,让传谣者越来越少。


     (4)及时公布权威信息。谣言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通过非官方渠道发布,多在熟人之间、群体之间广泛传播。要想根治谣言,官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非常重要。

image.pngimage.png




       从大局出发,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提供民众的想知道的信息,从源头上减少重要信息的真空地带,压缩谣言滋生的空间。信息发布的形式可以是:新闻发布会、通过权威信息渠道 (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 直接发布。政府自身应该加强内部信息的沟通,以及和权威专家、事件当事人的联系,从而及时获得准确的一手资料,这样才有利于及时向民众反馈真实的信息。


      很多时候,谣言产生于人们对信息的渴望,这让一些“权威”人士有机可乘。政府的公信力无容置疑,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就如阳光一样,使真相跑在了谣言的前面,让谣言的阴影无处躲藏。

image.png


       谣言止于智者。当此全国人民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的非常时期,不信谣、不传谣,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也是一个公民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制止谣言,从你我做起。


注:图片均来源于图片



image.png


返回列表

Copyright@2011-2024 甘肃省心理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1547号-1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特教楼601室 电话:0931-7971306 本站由甘肃百纳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1350号

您的网站没有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