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4-30 17:22:35
《困境》是2016年1月24日由美国导演Dawn porter执导的一部纪录片。别名又为《身不由己》。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这样一部纪录片,顾名思义,今天我们来聊聊“困境”以及它即将新认识的朋友“抑郁”。
困境,即逆境,不顺利的处境。人们一般把挫折、困苦、不幸看作是逆境,现在也有人把重大疾病、残疾、感情不和、不团结等看作是逆境。之前看微博得到了“潘石屹困境”这样一个概念,什么叫“潘石屹困境”?任何一个困境都由两个链条组成,第一个是认知本身,什么样的认知带来什么样的动作;第二个是认知变成是一种抱怨的时候。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潘石屹困境”,如果不正确对待,化解这种困境,有可能一再踏空,一再动作变形。这个时候我们会得到“认知”这样一个词汇。什么是认知?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我们来看看,认知是心理活动,是信息加工活动,是功能系统同时它的发展也要依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抑郁”。这里我提到的是“抑郁”而不是“抑郁症”。因为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混为一说的。“抑郁症”是“抑郁”的临床表现。我们经常在情绪低落或者遇到困境时说“我觉得我抑郁了”。其实这样的表述是不足够正确的。“抑郁”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和范畴,除了临床症状的确诊表现要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也有很多的情况只是抑郁认知易感。我们先来聊聊“抑郁症”。什么是“抑郁症”呢?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有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甚者有悲观厌世,有自杀行为。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轻度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轻度抑郁症常见的症状就是常见的症状就是睡眠不好,需要很长的时间入眠,夜里容易被吓醒而且难以再次入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会不集中,而且没有什么胃口,厌恶油腻的食物,身材也慢慢地瘦下去了。个体情绪的变化比较明显,对于任何事物也是比较的低落,没有热情,对于朋友比较的冷漠,不善于和别人交流,整天闷闷不乐的情况。有些人猜疑心也是比较重的,经常怀疑是不是别人在自己的背后说自己的坏话,从而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很信任的感觉。重度抑郁症常见的症状就是个体对于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并且在自己的脑海中出现了自杀的想法,平时的话只要家里面没人的情况下就会有这种想法出现,希望没有人知道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十分吓人的,因为没有人注意所以可能自杀行为会实施完成。而且重度抑郁症的个体会有很明显的行动思维障碍,比如说言语会让人听不懂,也就是胡言乱语,动作的话就是目光呆滞,对于周围的事情不管不问,对别人的说话不予理睬,思考能力受限制,有严重的健忘症。吃饭上厕所等基本行为也是无法自己一个人去完成的。关于抑郁症的形成机制,国内外提出了许多相关理论模型,其中抑郁的认知易感模型被认为是最具影响的模型之一,主张消极认知偏差是导致抑郁的易感性因素。该模型指出抑郁症的形成是由于个体抑郁认知易感性因素和应激因素的交互作用。易感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质,抑郁认知易感性是指个体在遇到应激事件时更易发展成抑郁症。具有抑郁认知易感因素的个体, 负性事件会诱发负面的偏向模式,会出现恶性循环的自我参照加工模式最终导致抑郁症。
我们发现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境,困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根本无法免去困境的存在以及困境可能会带给我们的影响。很多人在面对困境时,更多的掺杂的是心理社会因素,长期遭受这样的境遇才会造成“抑郁”的风险。比如: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与此时此刻的困境相互作用加重心态的弥漫性。犹如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这样的疫情对我们国家来说是莫大的困境,对我们每一个大国下的小家庭乃至每个人都是困境。因为疫情的需要,我们尽量避免了社交活动。于是家庭就成为了我们唯一的纽带。最近我听到最多的信息就是面对疫情,长期久待在家的我们如何能与父母更好的相处,疫情已然是困境,如果处理不好与家庭的关系那么家庭的环境也会变成另一种困境,多重困境下,我们难免会招惹“抑”情。我想说的是,不要把自己深陷于困境的状态归结为“抑郁”。《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当我陷入抑郁的时候,还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当我走出抑郁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想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抑郁,让死亡离我如此之近。但也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才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爱与希望。正因为爱没有消融,希望没有泯灭,才让我走出抑郁,找回了自我。但处于抑郁之中的时候,我的眼前只有绝望,试图让自己相信还有未来,但也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我似乎只剩下在绝望中坚持的权利,但也正是这种在绝望中的坚持,才真的让我一点一点地看到了希望。当曙光最终突破了黑夜的壁垒,我看到了因为“爱”而萌生的动力,因为“希望”而产生的坚持。正是爱与希望让我变得坚韧,并重见蓝天!”
困境亦是如此,不经历困境,怎能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如何认清自己,如何让自己重生!“困境”亦是“防抑”的朋友啊。
那么,在面对困境时,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思维模式,想办法和防“抑”做到有效的联系,拥有美好的生活呢?以下是我给出的几点建议:
1、面对困难,千万不要逃避,不要做把头埋在沙子里面的鸵鸟,坦然面对,最差最差的能够差到哪里去?只要生命还在,只要青春还在,任何可能性都存在。人的生命力比你想象的要坚韧得多。(先做好一定的心理设防)
2、不要钻牛角尖,不要给自己的心理增加负担,遇到问题的时候,情况已经难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难越要鼓励自己,不要吝啬表扬自己。千万不要不停责备自己,自己怎么这么笨,怎么做的这么不好,才造成这样糟糕的状况。要反过来想,还好没有更差,我是最棒的,一定可以找出办法来。给自己打气,保持自信,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不断的改设和加强健康有效的认知图式)
3、不要依赖别人,困难要自己克服,尤其是自己心理上的困难,没有人能帮你。但是可以和朋友讨论,听取他们建设性的意见。(多开辟有效的沟通渠道防止信息闭塞和恶性循环)
4、可以帮助一个人改变暂时的处境,但是不要妄想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我所认为应该的正确的事情,在其他人看来很可能就不是,所以不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要帮助一个人之前,先尊重他的想法和原则。(其实这是避免产生冲突和矛盾不成为困境最真实的解决办法)
时间是最好的解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之前所不能面对的,所害怕面对的,比如生活压力,失恋,不被人所理解等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点变淡甚至遗忘。你会遇到自己爱的人,遇到可以理解自己的人。生活里总会有转机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要勇敢的面对生活,面对所遭遇的不幸和打击,面对困境。当然有些遭遇等同于灭顶之灾。我没办法体会当事人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但是,遇到这些事情,你用极端的办法并不能解决,不是吗?学会让“困境”做“防抑”的朋友,生活会更加充实,虽然充满挑战,希望我们都足够勇敢!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雅茹: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导师:周爱保教授
Copyright@2011-2024 甘肃省心理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1547号-1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特教楼601室 电话:0931-7971306 本站由甘肃百纳网络提供技术支持